安徽有了农业“综合门诊部”
发布时间:[2018/04/08]  浏览量:2388

这些年,安徽田管家农业托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治春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他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新时期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安徽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模式。

3月31日,2018中国首届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高峰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前一天,举办了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成立大会。据悉,这是目前全国第一家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也是安徽省首个农业“综合门诊部”。

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连起来

一个地区农业市场是否有活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至关重要。2017年,在安徽省民政厅和安徽省农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安徽省内200多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共同成立了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

联合会会长吕治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会将农业全产业链融会贯通,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不发生土地流转的前提下,让“专业的农业服务组织”把农民的土地种好,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

据悉,目前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入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把脉问诊”,激发了农业市场活力,创造了一个多元化、竞争充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体系。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条大河流贯穿东西,将安徽省分成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以下简称淮北平原)、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区(以下简称江淮分水岭)、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而淮河也成为安徽省内南北天然分界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农作物种类,也形成了安徽省独特的“南、北、中”三种不同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安徽省农委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站长周策在会上介绍,针对淮北平原、江淮分水岭和皖南山区不同的农林经济作物种类,目前安徽省形成了大田作物耕种管收全托管和部分环节半托管服务模式、农林经济作物半托管服务模式和菜单式服务模式。

以安徽皖中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为例,其中安徽田管家农业托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管家公司)是典型代表之一。从2013年起,该公司在安徽阜阳、合肥肥东等地托管设施农业土地面积达2万亩,服务农业设施面积达20万亩,其托管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50多家。

“服务对象既有小农户,也有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内容涵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吕治春告诉记者。

比如,该公司自主创新的“蔬菜废弃物原位处理技术”和“环都市型绿叶菜种植模式”在合肥及其周边地区广泛应用,生产成本降低近1/3,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均减少30%,综合经济效益提升20%~30%,蔬菜废弃物处理利用率为98%,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美好。

田管家公司只是其中一个代表。“目前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而言是突飞猛进的。”吕治春告诉记者。

让各环节各要素动起来

无论在安徽还是全国其他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都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发展了“生产性服务”与“非生产性服务”的模式。

据吕治春介绍,生产性服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非生产性社会化服务是在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基础上构建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以非生产社会化服务为例。目前,该服务模式在安徽有两类表现形式:一是以安徽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国元农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保险为典型代表的农业金融保险服务的专业公司;另一个是以亳州市蒙城县科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能培训服务等为典型代表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瓶颈,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信贷市场存在障碍。金融供给与主体结构性矛盾、农村财产制度与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结构性矛盾,形成了农村金融的“老大难”。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创新财政和金融协同支农机制,于是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便应运而生。2015年12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即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担公司)。

农担公司总经理刘德旺在会上介绍,公司成立后,突破信贷理念、操作模式、风控方式、信用文化的传统困局,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多个难点痛点上一并发力,推出了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模式。

据悉,“劝耕贷”模式是三位一体的财政和金融协同支农的机制创新,构建的是“资源联手开发、信贷集合加工、风险共同管理、责任比例分担”的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新思维,打造的是政府、银行、担保公司“抱团”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的工作新组合。

截至今年2月,已累计为安徽省805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7.72亿元,业务覆盖安徽省68个县。

刘德旺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受保户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比99%,其中70%通过担保首次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有效打通了金融资源流向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而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正是联合会的目标之一,他们的宗旨是替政府分忧、帮企业解困、让农民增收、助农业增效。

“可在全国范围内示范和推广”

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既是新兴事物,生机蓬勃,也有诸多方面的不足,吕治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介绍,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人才缺乏和流失、农机装备管理不到位、农资市场监管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落后、农业生态环境亟待深入改善、农业保险和金融发展滞后。

以人才缺乏和流失为例。吕治春介绍,在农业生产一线上,从业者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学习、应用和创新的水平不高,成果产业转化率低。

此外,农业本身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生产周期长、生产风险大、生产利润低,导致很多优秀的人才不能驻留农村,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激情不能持久,很多学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转行发展,人才流失严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而培养“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是联合会的目标和优势所在。

据了解,联合会正考虑联合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建立一整套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和制度,从宏观管理和顶层设计上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其中就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业人才队伍的制度和实施细则。

事实上,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必然存在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从安徽省的发展势头来看,这是一个朝阳产业。

截至目前,安徽省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达到3.1万个,从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约1.8万个,从事生产性服务业人数72.6万人。

此外,截至2017年12月,安徽省主要农作物托管服务面积2890万亩,服务农户近400万户,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增加值80.68亿元。

由于安徽省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地形特点,农业社会化服务无论是在服务形式和内容上还是服务模式上,都呈现出丰富多彩又各有特色的特征,覆盖了各种不同类 型的农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囊括了农业全产业链的各种要素。

“安徽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可在全国范围内结合当地情况适度进行示范和推广。”吕治春说。

 

上一篇:   南非农业商会:土地无偿征收政策...           下一篇: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落户平谷 拟...  
Copyright(C)2012-2014 All Rrights Resvered 版权所有:山东普创仪器有限公司 管理登录
联系电话:0536-8260056       备案号:鲁ICP备17055331号-1